引进新股东如何稀释股份,稀释股份是利好还是利空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成都报道8月22日晚,融捷股份(002192.SZ)发布半年报,公司实现营收9.87亿元,同比增长194.44%,净利润5.76亿元,同比增长4443.99%。需要指出的是,高达44倍的增长,主要源于公司过往的低基数,2021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仅为1268万元。接近60%的净利润率看起来也很不错,但是大部分是来自参股子公司的投资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
8月22日晚,融捷股份(002192.SZ)发布半年报,公司实现营收9.87亿元,同比增长194.44%,净利润5.76亿元,同比增长4443.99%。
需要指出的是,高达44倍的增长,主要源于公司过往的低基数,2021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仅为1268万元。
接近60%的净利润率看起来也很不错,但是大部分是来自参股子公司的投资收益。如果其控股子公司长和华锂具备锂盐生产能力,并使用公司自产的锂精矿,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更高。
与同业公司相比,融捷股份半年报中所披露的锂盐产品利润率很低,只有19.3%。
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统计结果显示,其他上市公司上半年锂盐产品毛利率最低多在70%以上,少数盐湖提锂公司甚至超过90%,为何会出现如此相差极大的情况?
这需要从融捷股份的业务构成、子公司布局情况寻找原因。
毛利率远低于同业之谜
融捷股份的主营业务,覆盖了锂矿开采、锂盐加工和下游锂电设备三大部分,其中锂电设备收入规模、利润率一般,贡献度不大。
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,就在锂精矿到锂盐加工环节。
先看锂矿开采,业务载体为其子公司融达锂业。“具有105万吨/年露天开采能力及45万吨/年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,是目前国内唯一已进入供应渠道的在产锂辉石大型矿山。”融捷股份中报指出。
其次是锂盐加工环节,有两个业务载体,一个是控股子公司长和华锂,另一个是与其股东方融捷集团共同设立的成都融捷锂业。
融捷股份方面持有成都融捷40%的股权,所以公司当前锂盐业务是以长和华锂为运营主体,不过后者生产能力却受到一定限制。
“长和华锂,主要业务是对锂盐提纯、精加工,将工业级产品提纯到电池级,所以没有用到公司自产的锂矿,锂矿主要是向成都融捷供给。”融捷股份人士23日介绍称。
21世纪经济报道亦从业内了解到,类似长和华锂这类提纯的产能并不少见,比如青海便有不少企业主做粗制碳酸锂提纯,由于属于锂盐“后加工”环节,长和华锂这类近20%的利润已属不低。
公司中报也显示,长和华锂通过外购粗制碳酸锂,经过除杂—过滤—沉锂—提纯分离—烘干—粉碎等工序,加工成电池级碳酸锂或氢氧化锂。
成都融捷所需原料则为锂精矿,通过焙烧-酸化-浸出-分离及洗涤-沉淀-过滤-蒸发浓缩-沉淀-分离及洗涤-干燥等环节,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或氢氧化锂。
换言之,锂盐生产环节中最大的一部分利润集中在了成都融捷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成都融捷营收14.21亿元,净利润9.08亿元,如此高的利润率才符合同期锂盐生产企业的利润率。相比之下,长和华锂当期净利润尚不过0.9亿元左右。
反观上市公司,因为是参股成都融捷,所以只能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,而无法将全部利润留在上市公司。
而上半年4亿元左右的投资收益,也成为了融捷股份最大的利润来源。
长期看250万吨选矿项目落地
上半年,成都融捷锂业生产的电池级锂盐6669吨,销量为4190吨。
而随着今年7月成都融捷一期2万吨/年锂盐项目正式生产,其下半年产量可能会有所提升。
之所以无法判断产量一定增长,主要是受到了原料层面的限制。
目前,融达锂业甲基卡锂辉石矿具有105万吨/年露天开采能力,以及45万吨/年矿石处理的选矿能力。
其中,45万吨矿石是指原矿,需要进一步加工成精矿,大概可以对应7.5万吨锂精矿。
而锂精矿折算成碳酸锂的比例是8-9:1,相当于融达锂业现有的精矿最多可满足9000吨左右碳酸锂的生产原料。
若成都融捷达产,上述锂精矿显然无法实现自给。
所以,对于成都融捷下半年的产量增长情况,上述融捷股份人士亦无法给出确定性结论。
但是,即便如此,考虑到长和华锂的业务特点,以及公司锂电设备产品的体量和利润率,上市公司仍将高度依赖成都融捷的投资收益。
上市公司并表的锂精矿收入,也可能会有一定增长。
“2022年3月8日正式恢复生产。本年度为矿山历史上冬休期后复产最早的一年,预计今年矿山有效生产时间较去年将显著增加。”融捷股份半年报指出。
除了以上积极因素外,现阶段可见的中长期增量将主要来自于250万吨/年锂矿精选项目。
上述项目一旦建成投产,每年可供应锂精矿达47万吨,将成为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锂辉石矿精选项目。
公司半年报中披露的最新进展为,“公司组织完成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查,并取得取水申请批复;组织完成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;组织开展道路安全评估等工作。在项目环评方面,2021年已完成环评两次社会公众参与公示及环评报告的修订。”
但是,由于项目上位规划《四川省甘孜州康-泸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(2021-2035)》环评尚未取得批复,报告期内项目环评尚不具备申报受理条件。
至于锂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配套项目,至报告期末,已经全部开工建设。
只是,如果要满足250万吨/年的选矿产能,可能也需要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开采规模。
对此上述融捷人士表示,“等到选矿厂建设的差不多时,会同当地政府协调。目前有两个选择,一个就是扩大采矿权,另一个当地政府帮助协调外购原矿,目前没有最终确定。”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shuju120.com/30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