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第一只公募基金股票,国内第一只公募基金公司
以前公布基金季报的时候,我都是写大家最关注的明星基金什么的,但是今年我不想写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季报发言和持股变化。为什么呢?个人觉得,现在各种买方、卖方、渠道太卷了,中国公募头部的几百亿,近千亿规模的几十位基金经理,已经被
以前公布基金季报的时候,我都是写大家最关注的明星基金什么的,但是今年我不想写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季报发言和持股变化。
为什么呢?
个人觉得,现在各种买方、卖方、渠道太卷了,中国公募头部的几百亿,近千亿规模的几十位基金经理,已经被市场充分研究和报道了。
他们的名气太大,这也造成了负担。
一旦说了什么话,重仓了什么公司,买入了什么,卖出了什么,往往会第一时间被各种媒体来报道,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。
他们有的束缚在已有的所谓价值投资风格,不敢有出格之举,长期持有几家头部公司不做变化;有的至今看不出主打行业以外的能力圈;有的本来是成长股风格,却在规模几百亿后,买起了大盘蓝筹。
这样的结果,可能就导致规模迅速做大后的业绩平庸化。
个人觉得,这个时候,不妨去关注一些小而美的新锐基金经理。
这些基金经理有较强实力,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规模目前还比较小(低于100亿),这样就有提升业绩和影响力的动力,调研也是比较勤奋的。
从二季报中,我目前初步发现了这几个基金经理值得关注的,持仓也是那种有高爆发力的感觉:
1、鹏华基金的闫思倩,标签:新能源、成长
目前管理规模9.76亿,任职年化回报38.76%。
闫思倩以前在工银瑞信管理规模有100亿以上,来到鹏华基金后,从一只规模很小的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做起(一季报规模只有6100万,二季报迅速做到9.76亿规模),5月7日任职至今,任职回报52.83%。
从二季报持股看,和一季报相比换了7只重仓股,持股集中在新能源车、光伏等行业,操作灵活,攻击性比较强。
2、招商基金的冯福章,标签:军工、高景气,目前管理规模 3.2亿
冯福章是多年的新财富军工第一,2014—2017年连续四年包揽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军工行业第一,并且是唯一获得白金分析师称号的装备和军工行业分析师。
2021年8月,冯福章加入招商基金出任研究部总监,但是由于2022开年以来军工板块表现不佳,导致冯福章的首只公募基金招商高端装备混合在募集时规模较小,A、C份额合计3.86亿元。
但从产品表现看,他的第一只基金还是取得不错的业绩,3月成立至今约11%的净值增长。
而且从二季报持股看,该基金和军工指数成分股偏离比较大,比较集中在航空装备、航天装备、新材料、信息化等军工细分高景气赛道的投资机会,也显示他对军工赛道的了解和一些独立思考。
3、大成基金的谢家乐,标签:新兴成长,管理规模76.79亿
谢家乐具有10年从业经验,7年机械、汽车、军工、通信、计算机等行业研究经验,近3年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。
作为首批管理过科创板三年封闭和创业板两年封闭的基金经理,谢家乐对于新兴板块的研究积累了丰富投资和管理经验。
谢家乐是新兴成长风格,面向未来社会的终端需求特征,筛选处于需求逐渐萌芽,产业链迭代升级,成长边界不断延展的新兴成长行业。
从二季报看,布局了光伏、碳纤维和医药。
以上是个人觉得,现在值得关注的几位规模没那么大的新锐基金经理,风格比较极致的那种感觉。
共同特点是,他们对某一行业、或某一赛道、某一板块有很强的投研积累,一旦板块向好,攻击性较强;因为目前规模不大,还没被市场充分了解,有隐藏黑马的实力。
当然这种偏成长、景气风格,一旦碰到逆风,波动和回撤可能也是比较大的,不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人。
因为时间有限,加上二季报还没有全部披露,市场还有其他许多风格各异的新锐基金经理,我要下楼做核酸去了,今天就不再多写了。
以上。
风险提示:基金有风险,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,不保证一定盈利,投资需谨慎。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,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,所涉及的股票、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看更多行业分析文章
仓都加满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shuju120.com/3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