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揭成数,香港楼市持续下跌

圖:中新社香港楼市持续下跌,坊间楼价指数已累跌近12%。最新公布的货尾单位累积至1.5万伙,创逾15年新高,有物业代理形容是触及危机水平;惟同一时间,未来3至4年的潜在一手供应量,却按季减少3000个至9.5万伙,学者估计明年可能跌穿9万伙。于此环境下,究竟香港应否继续推进供应步伐?而港府又是否应出手减供应救市呢?必先强调,增加住宅供应的步伐,不应受到楼市周期影响。新一份施政报告在房屋政策的部分

按揭成数,香港楼市持续下跌

圖:中新社

香港楼市持续下跌,坊间楼价指数已累跌近12%。最新公布的货尾单位累积至1.5万伙,创逾15年新高,有物业代理形容是触及危机水平;惟同一时间,未来3至4年的潜在一手供应量,却按季减少3000个至9.5万伙,学者估计明年可能跌穿9万伙。于此环境下,究竟香港应否继续推进供应步伐?而港府又是否应出手减供应救市呢?

必先强调,增加住宅供应的步伐,不应受到楼市周期影响。新一份施政报告房屋政策的部分,开宗明义表明解决“住”的问题,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,目标是让市民看到希望,上楼早一些,住房大一些。可见,政府增加供应的政策方向未变。

事实上,上述最新楼价指数亦涵盖了施政报告发表期间的市况,楼价不见得因此止跌回升,充分反映市场对施政报告的看法。未来一手供应之所以减少,更大程度是受第五波疫情所累,譬如第二季的施工量暴跌至400伙,第三季亦仅恢复至1400伙,跟去年平均每季有逾5000伙相去甚远,此外也不排除有发展商因应市况减慢进度,而政府亦已调整未来房屋供应的公私营比率。

按揭成数,香港楼市持续下跌

资料图

施政报告着力创造供应,多方增加土地房屋供应的数量与种类。新引入“简约公屋”的公营供应种类,重在解决基层市民特别是?房户的上楼需要,有助公屋轮候时间从现时的6年“封顶”至4.5年;除此以外,报告且列出多个增加供应的KPI,包括未来10年提供约3300公顷新平整土地,未来5年提供7.2万个私宅和15.8万个公营房屋等。其中,报告亦在各拓地环节提量、提速、提效、提质,例如使用组装合成兴建公屋、发展棕地和绿化地带、降低强拍业权门槛,以及精简规划、环评、收地等法定程序等。

不必讳言,香港房屋问题不单在于住得贵,也在于住得细、住得挤;若不加紧拓地建屋,要提高居住质素实在难以谈起,这亦为切实排除民生忧难的一个根本。长远来说,香港要继续加大发展,也须不断开拓新发展区,譬如建设集优质生活、新兴经济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“北部都会区”,以及作为第三个核心商业区、同样集商住于一身、及提供第四条过海隧道的交椅洲人工岛,便不能够因一时市况起落而耽误甚至言废。

增加供应,必须是稳定、可持续的,考虑到长远经济社会所需;至于要调控楼市风险,避免出现系统性危机,尚有其他工具可选。好像现行需求管理措施亦即“辣招”,便从压制楼市炒风入手,增加非自住入市需求的成本。须留意,施政报告放宽了外来人才的额外印花税,但措施并非所谓“减辣”,因“先付后退”安排不过跟其他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。又如提高按揭成数和做足压力测试,也可确保入市人士有足够能力,去抵御楼市一旦回调利率一旦抽升的影响。

按揭成数,香港楼市持续下跌

资料图

踏入加息周期,许多地方的楼价均告下跌,香港自不例外。在自由市场原则下,政府没角色托起或推冧楼市,但须确保市民住屋需要得到满足,及防范系统性危机风险。不管市况如何,加紧拓地建屋,特别是增加公营供应的数量与种类,都是香港房策应有之义。

香港商报评论员|李明生

编辑|蒋璐

审读|杨颖婕

审核|雨杉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dashuju120@homevips.uu.me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shuju120.com/9101.html